前后排的合理配置直接影响战斗效能。前排需承担主要伤害,通常选择防御型或半坦半输出舰船,如卫士级具备防空与承伤能力,苔原级则侧重后排治疗支援。中排应配置高爆发单位,例如搭载鱼雷或导弹的驱逐舰,用于快速压制敌方中坚力量。后排以远程火力或控制型舰船为核心,战列巡洋舰和航母属于典型选择,其超视距打击能力能决定战局走向。
火炮类武器对小型舰和无人机有克制效果,适合前排布置;鱼雷和导弹擅长针对中型舰,通常配置于中排;光束武器与轨道炮属于后排专属,需依赖前排保护才能稳定输出。需注意舰船残血时会自动后撤规避伤害,因此前排数量建议不少于6艘以形成交替掩护,避免阵型崩溃。战斗中可通过增援指令临时补充高人口舰船,但需避免影响原有编队的机动性。
工程舰需搭配仓储舰提升采集效率,避免频繁往返基地消耗时间。采矿平台能节省计划圈并提升10%-30%采集效率,但会引发矿区争夺。战斗舰队则要确保资源向主力舰倾斜,优先升级护甲与火力系统。技术值应集中用于强化核心舰船的采集或作战模块,例如工程舰优先点出仓储强化,战斗舰则侧重武器调校。
主力舰队侧重正面推进,需平衡防御与输出;高速输出舰队则依赖机动性实施包夹,能绕过敌方前排直接攻击脆弱单位。封锁指令可用于刷野怪获取经验,但需注意中立基地的刷新机制。舰队移动时利用曲速航行节省时间,增援指令可使低速工程舰快速抵达目标区域。